【甘南融媒评论员】坚持生态为重 切实扛牢上游责任
发布日期:2025-10-17 浏览次数:48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兴则国家兴。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启程的历史节点,甘南的生态使命更显厚重。我们要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生态为重,切实扛牢上游责任,绘好“山水图”、念好“林草经”、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让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稳固、让黄河上游生态底色更鲜亮、让各族群众的生态获得感更充实。
“十四五”以来,我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把握自身功能定位,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主线,遵循高原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全力推动生态保护“六大工程”,深入实施生态大保护行动,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覆盖,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先行区,呈现出水更清、山更绿、生活更美好的崭新风貌。
以系统思维筑根基,守牢上游生态安全线。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十四五”期间,我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黄河甘南段径流量较10年前增加18.7%,湿地保护率达到41.08%,较10年前提高4.3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大幅度提高,各类水体水质优良比率达到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一。这些显著成效,不仅筑牢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生态安全屏障,更以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
以问题导向促长效,织密生态治理责任网。草原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资源,守护草原生态,就是守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对农牧区发展与生态修复意义重大。在甘南,“保护草原就是守护母亲河”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融入牧民日常生活。“十四五”以来,我州加力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全面彻底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自我加压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积极推进垃圾末端处置工作,巩固提升“环境革命”成果,甘南的青山更加翠绿、江河更加清澈、草原更加美丽、空气更加清新。
以转化思维谋共赢,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掷地有声的话语,闪耀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光芒,指引着美丽甘南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在甘南“十四五”发展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不仅为甘南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十四五”期间,我州积极践行“双碳”目标,稳妥有序开发碳汇资源,与九甸峡水源地下游市州签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价值高效转化。同时,持续擦亮“全域无垃圾”金字招牌,全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如今,扎尕那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冶力关成功晋级国家5A级景区,博峪、谢协等乡村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等诸多荣誉称号,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3年分别增长7.1%、9.6%,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我们坚信,只要持之以恒护绿、扩绿、用绿,突出“六个聚焦”,实施“六大行动”,全面打造新时代“五个甘南”,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甘南的山会更青、水会更秀、天会更蓝,必将为美丽中国建设交出一份上游担当的优异答卷!
甘南融媒评论员
编辑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