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
发布日期:2025-09-08 浏览次数:16
高原风光壮美如画,特色产业欣欣向荣,乡风文明浸润心田……近年来,合作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走出了一条具有高原特色、民族风情、时代气息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幅村美民富、和谐有序的崭新画卷正在羚城大地徐徐展开。
走进合作市坚木克尔街道加拉尕玛村,一排排藏式民居错落有致,宽阔整洁的村道蜿蜒其间,路灯、绿化、垃圾收集点等设施一应俱全。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牛羊成群,勾勒出一幅恬静祥和的高原乡村图景。
“以前村里垃圾随意堆放,雨天道路泥泞,牲畜粪便随处可见。如今,村里环境大变样,道路硬化了,厕所改造了,家家户户都讲卫生、爱干净,住着特别舒心。”加拉村村民尕旦草感慨道。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一时美”到“长久美”,合作市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深入实施“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通过“党建+网格”管理模式,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清理、大整治。同时,积极推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和“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机制,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实现从“被动整治”到“主动维护”的转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感显著提升。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合作市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和文化旅游业,让群众吃上“生态饭”“旅游饭”,走上可持续的致富路。
在卡加曼乡香拉村,成片的草莓大棚在高原阳光下熠熠生辉,饱满鲜红的果实点缀在绿叶之间。草莓基地技术员介绍,该基地投资2000万元,成功填补了高原草莓规模化种植的空白,预计亩产可达2500斤,年收入达7.5万元。“我们不仅实现了草莓本土化种植,每年还为村集体分红。”他信心满满地说道。
合作市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佐盖曼玛镇俄合拉村凭借其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村民开办藏家乐、销售手工艺品、提供骑马服务,收入渠道不断拓宽。“现在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完玛草说道。
合作市还积极培育青稞、中藏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推动农牧业由传统粗放向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了一批“甘味”品牌农产品,有效带动了农牧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合作市坚持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现在村里办喜事丧事,都比以前简单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人情负担轻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谈起村里的变化,佐盖多玛乡德合茂村村民卓玛杰布深有感触。
这一变化得益于合作市广泛开展的“一约四会”制度。通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有效破除了陈规陋习,树立了文明新风。此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典型推举、身边榜样展示、家风故事分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氛围日益浓厚。
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合作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发挥村级调解组织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社会和谐稳定根基更加牢固。
如今的合作市,生态底色越发亮丽,特色产业势头正劲,文明乡风滋养人心,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站在新的起点上,合作市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书写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 王明远
通讯员 袁玉花
编辑 才让杨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