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合作市绘就民生“幸福账单”
发布日期:2025-08-26 浏览次数:16
八月的羚城合作,天高云淡,气候宜人。通钦街李大爷收起棋摊回家。脚下这条曾经黑灯瞎火的背街小巷,如今130多盏新路灯次第亮起。“过去这段路,晚上黑灯瞎火,老人小孩摔跤崴脚是常事,如今不一样喽!”李大爷脸上笑意藏不住,“前几天刚反映路灯有点暗,没过几天,新灯就‘上岗’了!这速度,咱们羚城跑起来了!”
李大爷感受的变化,源于合作市打破“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治理壁垒。以《城市基层党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引领,动态跟踪、双向沟通、双向服务与评议三项机制应运而生,将机关资源与社区需求紧密“粘合”。
“机关干部常来‘报到’!”社区工作者刘婧指着“服务认领清单”说:“网格里的事儿他们能‘认领’就办,社区难题也能直达部门。”这套“需求-响应-反馈”快车道,让权责明晰、协作顺畅。机关与社区如精密咬合的齿轮,在党建“主轴”驱动下,转出了治理加速度。李大爷的“光明路”正是生动注脚。
合作市创新“组长领航+成员协同+社区落地”共治联盟。8个共建组对接8个社区,季度联席会议化身“民生大集”——社区亮“需求清单”,共建单位现场“抢单”签“军令状”。
坚木克尔街道张大妈指着墙上新装的一氧化碳报警器说:“以前烧炉子整夜怕‘哑巴杀手’(一氧化碳中毒)!现在‘电子哨兵’站岗,心里石头落地了!”
政策、资金、人才在党建平台精准“滴灌”。上半年,40余家单位精准对接需求,40余万元帮扶物资直达困难户;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15类项目告别“力不从心”。张大妈家的“安全卫士”,正是浇灌出的“幸福花”。
治理成效,民心是秤。在合作市,“红色力量”是民生“主引擎”。1600余名在职党员化身“小区专员”,沉入网格楼栋。伊合昂街道退休的赵老师感触最深。“以前小区像个‘没娘娃’,垃圾随处见、水管经常漏,看着心里就凉半截。”赵老师回忆道。在“小区专员”的牵头组织下,这个长达十多年处于“无人管”状态的老旧小区,终于成立了业主委员会。
“全靠党员把大家组织起来!现在楼道亮堂了、院子干净了,有事反映就有人管了!这心里,又亮堂又暖和!”赵老师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慨与欣慰。
那130盏路灯,践行着“回家路上,灯为你亮”的承诺;140余家单位织就安全网,1500台报警器守护平房区,筑起“生命防火墙”。如今,晚归脚步不再迟疑,独居老人有了“守护神”,幸福正悄然融入羚城百姓的日常点滴。
在合作市,群众的“问题清单”就是党建的“责任清单”,更是必须兑现的“幸福账单”。合作市以城市基层党建为轴心,从破壁聚力的顶层设计,到精准滴灌的资源活水,再到暖心守护的民生温度,驱动治理现代化车轮不断向前。党建化作老旧小区的新门禁、背街小巷的长明灯,最终凝结成百姓脸上的笑颜。
党建根系深植羚城沃土,“幸福果”越发甘甜。这高原小城昭示:最有力的引领,是让寻常日子始终沐浴“被守护”的暖阳——这温暖光芒,正是城市治理最动人的底色。
记者 王明远
通讯员 袁玉花
编辑 才让杨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