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小木耳”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发布日期:2025-10-20 浏览次数:30
2025年,卓尼县立足高原生态禀赋,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推动黑木耳产业实现规模、效益与品牌影响力的同步跃升,使其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让“高原黑金”真正结出了富民硕果。
卓尼县始终将黑木耳产业作为县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延续《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等政策红利,通过“一个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团队、一套扶持政策”的推进机制保驾护航,累计投入项目资金超2亿元。2025年,全县黑木耳种植面积成功突破1万亩,较上年增长11%,建成标准化栽培大棚2000余座,培育龙头企业6家、合作社35家,打造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25处,形成覆盖木耳、纳浪等10个乡镇的产业布局,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实现总产值2.1亿元。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黄晨阳教授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下,卓尼县持续攻克高原环境下菌种退化、产量不稳定等技术瓶颈,实现2000万棒以上黑木耳菌棒自给自足。通过“千人千万”培训计划,培育本地“土专家”1000余人,推广大棚吊袋和大田摆放等科学栽培模式,让高原独特的温寒湿润气候、充足光照与昼夜温差转化为品质优势——所产黑木耳肉质厚实、乌黑发亮、口感脆韧,赢得市场广泛认可。同时,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开发出即食木耳、木耳肽液、木耳罐头、木耳脆片等系列产品,通过VF低温烘焙等技术提升附加值,推动产业链价值翻倍。
2025年7月,“全国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九色甘南农特产品营销畅享会”在卓尼县成功举办,集中展示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达成3.6亿元产业链项目签约,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此前,“卓尼黑木耳”已成功跻身农业农村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加之“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黑木耳主产县”等三大国家级殊荣加持,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销售端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格局,线上依托电商网络将“卓小尼”等品牌产品销往北上广深等城市,线下在兰州设立农特产品直营店,产品远销天津、河北、江苏等多个省市。
通过“政府+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卓尼县让5960户农牧户深度嵌入产业链。农牧户通过土地流转、订单收购、收益分红等方式稳定增收,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季节性务工人员人均收入超5000元,部分基地务工人员日薪达120元,从春到秋可增收1万余元。与此同时,菌渣经加工转化为有机肥反哺青稞、油菜等作物,形成“菌棒生产—种植—加工—废弃物利用”的生态循环链条,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如今,卓尼黑木耳产业已完成从“散种散收”到“链式发展”、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的蝶变。下一步,卓尼县将继续依托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农旅融合的“木耳小镇”建设,让这一富民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释放活力。
来源 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 马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