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玛曲:风起黄河 非遗“新”声

发布日期:2025-09-25 浏览次数:236

龙头琴、格萨尔说唱、牛角琴演奏、藏鹰笛演奏……9月24日,“风起黄河”媒体行采访团走进玛曲县文化馆,琴弦声、说唱声交织成一曲古老而鲜活的高原牧歌。

国家级非遗——龙头琴演奏(央广网记者 寇刚 摄)

玛曲之名源于藏语“黄河”,因黄河在此形成蜿蜒433公里的“天下第一弯”而得名,被誉为“黄河蓄水池”和“中华水塔”。这里平均海拔3600米,草原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90%以上,既是“中国赛马之乡”,也是“藏族民歌弹唱故里”。

玛曲县文化馆副馆长索南昂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玛曲县建立了10类7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国家级保护项目1项,省级保护项目9项,州级保护项目63项、县级保护项目71项。

面对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的提问,索南昂杰用“四条路径”勾勒出玛曲的实践蓝图:一是文旅融合,依托“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等名片开发体验式旅游;二是数字化抢救,对濒危项目进行影音档案永久保存;三是教育传承,在藏族小学设立龙头琴弹唱基地,让青少年成为“接棒人”;四是品牌推广,通过赛马节、遗产日展演等活动“让非遗走出深闺”。(记者 寇刚)

来源:央广网

编辑 :马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