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高原守生态 智能建造保品质——G1816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合赛段的建设之路
发布日期:2025-08-27 浏览次数:14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广袤的大地上,一条崭新的高速公路正拔地而起,宛如承载希望的巨龙逐步延伸。这条路就是G1816乌海至玛沁高速合赛段(合作至碌曲赛尔龙),全长105.5公里、平均海拔3200米,不仅肩负着连通区域、促进发展的重要使命,更在建设过程中致力于实现生态与工程的完美融合,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华章,承载人们对便捷交通与生态守护的期待与重任。
集约用地 守护高原生态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域内以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为主。这里植被生长周期短、恢复能力弱,施工过程中若管控不当,易对脆弱的高寒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影响,加剧生态环境压力。
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甘肃五环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合赛总承包部在场站建设选址上遵循节能环保原则,尽量不破坏沿线风貌。他们充分利用规定用地范围,坚决不占用额外临时用地,结合该范围对智慧梁场布局进行科学规划,18.72亩的占地全部严格控制在规定用地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了场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影响。
走进智慧梁场,三条环形生产线有序串联起钢筋绑扎区、箱梁浇筑区、蒸汽养护区、张拉压浆区四大功能区,形成高效紧凑的生产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集成了由鱼雷罐与布料机组成的自动化运输浇筑系统,不仅有效解决了生态脆弱区占地恢复难的问题,还比传统梁场节约22%的占地,真正实现集约用地。
甘肃五环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合赛总承包项目经理韩峰说:“我们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绝不能因为工程建设破坏这片高原的生态平衡。集约用地是我们守护生态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每一寸土地的利用都经过深思熟虑,要确保给大自然留下最小的‘足迹’。”
精细施工 筑牢品质工程
“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这是建设者们心中的信念。面对高原温差大、混凝土易产生裂缝的难题,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赛项目总包部引入智能养护温控系统,通过精准温湿调控为混凝土质量保驾护航——既保障混凝土强度达标,又让外观达到精良水平,有力应对了高原工期短的挑战,实现“质量、效率、生态”的完美兼顾。
在钢筋加工与安装方面,以往“经验管理”存在偏差大、效率低等弊端。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赛项目总包部果断引进BIM钢筋管理平台,对钢筋全周期严格管控,采用数控设备精确下料、超市化货柜存放、机器人自动运输及钢筋定位胎架绑扎等先进举措,使钢筋保护层及间距合格率达98%以上,材料损耗率降至1%以内,成功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华丽转身,筑牢品质工程根基。
甘肃合赛项目公司书记李朝朋说:“品质是工程的生命线。在高原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施工,我们必须依靠精细化管理和先进技术克服各种困难,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时间和质量的检验,为甘南人民打造放心的高品质公路。”
智能建造 提升管理效能
为解决高原地区产业工人稀缺问题,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赛项目总包部通过引进并升级改造智能液压模板、智能振捣控制系统、智能焊接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实现“装备减人、管理增效”。液压模板可一键开合、整体安拆,精准控制混凝土外观线形;振捣控制系统按需设置参数,确保每片箱梁线条流畅、表面光洁;焊接机器人既节约人工,又提高焊接精度,从源头保障关键工序质量。
甘肃五环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合赛总承包项目部的高原智慧梁场在多方面展现出卓越改进与提升:相较于传统同规模梁场,减少占地5.3亩、减少临建混凝土586立方米,材料周转率提高32%,单片梁生产效率提高27%,已然成为箱梁的“智造工厂”,更是高原低环境影响建造的生动实践样本。
如今,合赛项目各土建工程已全面进入大干阶段:路基清表全部完成,路基填方完成76.9%、挖方完成84.8%;桥梁工程基本完成桩基施工,下部工程有序推进,箱梁预制稳步进行。这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成为甘肃、青海、四川三省间的重要快速通道,对甘肃省黄河流域上游地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编辑:才让杨宗